2025年6月16日,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内掌声雷动,“对话·知音”中国戏曲演出暨优秀电视纪录片展映活动在此拉开帷幕。这场由中塞两国文化机构联合策划的盛会,不仅为当地民众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,更以文化为纽带,搭建起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桥梁,成为新时代中国“文化出海”战略的生动注脚。
活动现场,广州粤剧院的艺术家们以《困谷》《帝女花》《焚香记》等经典剧目惊艳亮相。水袖翻飞、唱腔婉转间,岭南文化的细腻与豪迈跃然台上。琵琶、笛子、高胡合奏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与南派武艺表演相映成趣,长绸舞的柔美与科罗舞的热烈交织碰撞,中塞艺术家同台献艺,诠释了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文明对话理念。塞尔维亚文化部国务秘书乔尔杰维奇在致辞中强调:“这场活动是中塞友谊的生动见证,也是两国文化互鉴的里程碑。”
作为活动的另一重头戏,中国近三年制作的《义乌:奇迹之城》《重返红旗渠》《何以中国》等纪录片片花集锦首次亮相塞尔维亚。这些作品以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,从经济奇迹到文化传承,从乡村振兴到科技突破,多维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图景。据悉,系列纪录片将于6月起在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两地展映,覆盖超50万当地观众,成为塞尔维亚民众了解中国的“新窗口”。
展开剩余48%此次活动恰逢首个联合国“文明对话国际日”与中塞建交70周年,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。中国文联副主席董耀鹏指出:“文化出海不仅是艺术展示,更是价值观的传递。”近年来,从豫剧登上国产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开启海上巡演,到浙江“传统戏曲演出季”通过线上演播触达年轻群体,中国戏曲正以创新形式打破地域壁垒。而纪录片作为“国家相册”,则以真实影像构建起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%,其中影视节目、演艺服务占比超40%,印证了“文化出海”的强劲动能。
中塞文化合作的深化,亦折射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人文交流的蓬勃生机。贝尔格莱德“一带一路”研究所负责人表示,未来双方将推动更多文化项目落地,包括联合创作、艺术家驻留计划等。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,正以艺术为舟,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驶向世界舞台。正如一位塞尔维亚观众所言:“通过戏曲的唱念做打,我读懂了中国人的情感;透过纪录片的镜头,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。”当传统与现代、东方与西方在此交融,文化出海的意义已超越艺术本身——它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,让世界在对话中读懂中国,也让中国在交流中拥抱世界。
发布于:河北省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